吼娃這件事,在育娃的道路上估計沒有幾位爸媽能完美避開。帶娃的家長就好比是一顆隨機炸彈,隨碰隨炸。
(資料圖片)
回顧曾經
當你用和藹可親的語氣耐心跟寶寶講道理的時候,寶寶非但不理不睬,還會誓死將你拼命維持的耐心消耗殆盡!
而當你簡單粗暴“吼”娃的時候,卻瞬間擺平一切,簡直立竿見影!
既然吼能一下就能解決所有的事情,誰還會選擇磨磨唧唧沒完沒了地讓自己窩火呢?
看,吼娃的原因竟然這么簡單。
不過,雖然吼娃一時爽,但吼過之后的內疚、后悔也不少吧?可是下次呢?還不是暴躁如斯?
在海馬米格,老師們真的太明白大家的心思了,想要做到不吼娃,對很多人來說簡直堪比登天,無論平時想的多好,事情發(fā)生時脾氣根本控制不住。
那你以為吼娃就管用嗎?
其實很多時候,寶寶根本不明白自己錯在哪了,之所以聽話,只是對你的大吼大叫產生了懼怕。說白了寶寶只是怕你,怕你生氣、怕你不愛他,并不是認識到自己哪里做的不對。
而且,你的“吼”式教育不僅會讓寶寶在不明緣由下產生自我否定,還會讓寶寶的內心缺乏安全感,而且你吼孩子的聲音會越來越大,比如說原來用50分貝來吼,慢慢地你就要用70分貝、80分貝,這樣越來越大,因為聲音不大不管用。孩子還小,無力反抗只好接受你的吼叫,長期如此,容易讓寶寶性格變得懦弱、膽小、自卑、優(yōu)柔寡斷,更重要的是還會損傷寶寶的腦結構,降低寶寶的智商!影響寶寶語言、記憶力的發(fā)展!
如何而克制自己,與寶寶有效溝通
教你幾招,比吼管用。
第一步:父母要學會控制情緒
使用“3分鐘冷靜法”,當準備對孩子生氣時,立刻提醒自己:冷靜三分鐘。然后不說話、不行動,深呼吸三分鐘,或獨處,或看著遠處,讓自己冷靜下來。
第二步:找孩子溝通,就事論事
是孩子故意做的?是孩子不會?還是說,孩子沒注意到.....針對孩子的問題,就事論事不要借題發(fā)揮,也不要小題大做,更不能拿孩子當出氣筒。
第三步:說話聲音要“低”
不要試圖用大聲音來鎮(zhèn)住孩子,這樣容易讓孩子起逆反心理,或消極對抗。而是要語氣平和,試著問一下孩子的想法,然后傾聽孩子說的話,通過和孩子溝通,了解孩子的真實想法。
第四步:使用正確的語氣和措辭,保持理性
三歲以前的孩子,糾正行為,告訴該怎么做就可以了。
三歲以后的孩子糾正行為,適當的讓他承擔一些后果和責任。
第五步:對待孩子的錯誤要“抓大放小”
舉例:不要因為孩子說了一次謊,就抓住不放,潛意識中認為“從小偷針,長大偷金”。這樣是不對的。
孩子剛開始說謊,是智力發(fā)育的標志,但不是鼓勵這樣的行為,所以要從兩個方面看待這個問題。既要警告和教育孩子,杜絕下一次說謊行為的發(fā)生,還不能太過嚴厲。
第六步:溫柔而堅定地守底線
“低聲”教育,并不是一味地容忍孩子,而是給予孩子一定的成長空間,還要設置底線。
溫柔,就是接受孩子犯錯的事實,不急于指責,和孩子進行溫和交流。
堅定,就是孩子需要堅持的原則,一定不能妥協(xié)。
這樣的處理方式既可以理智地解決寶寶的情緒問題,又教導了寶寶處事的方式,還讓寶寶認識到事情的對與錯,并學會主動解決問題。而且當我們站在寶寶的立場去看待問題的時候,大家就會發(fā)現,自己的火氣根本無從生起。
小孩子間打打鬧鬧本就是很普遍的現象,但是你的處理方式決定了寶寶處事的態(tài)度。如果你都無論何事都以“吼”的方式處理,那么寶寶只會有樣學樣。
希望每個寶寶都可以在老師悉心的教育下和爸爸媽媽的影響下,變得更加懂事又聰明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