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共2000字,閱讀約需5分鐘
請關注并星標“當代教育家傳媒”
不再失聯(lián)
【資料圖】
《家庭教育促進法》頒布實施后,家庭教育由傳統(tǒng)的“家事”,上升為新時代的“國事”。在“雙減” 背景下如何落實該法做好家庭教育、促進兒童青少年健康成長是需要思考的重大問題。
由于家庭教育對象較少,缺乏可借鑒經(jīng)驗,教育反饋的同期較長,糾錯挽回較難,面對快速變化的社會,許多家長對家庭教育倍感迷茫和焦慮,如何通過改變家庭教育因素來促進孩子的成長發(fā)展?
2021年10月,蘇州市組織開展了義務教育階段學生家庭教育調(diào)查項目,其中將50826名八年級學生家長的問卷調(diào)查數(shù)據(jù)與同期實施的學業(yè)質量監(jiān)測數(shù)據(jù)進行匹配關聯(lián),從而探索和剖析影響孩子成長的家庭教育因素,旨在揭示科學的家庭教育理念和行為,引導家長樹立科學育兒觀念,緩解盲目焦慮。
01/
家庭早餐情況、學習空間和藏書量是影響學生學業(yè)成績的重要因素
每天吃家人做的早餐的學生學業(yè)成績更好
學生平均每周吃家人做的早餐的天數(shù)與學生學業(yè)成績呈正相關。每天都吃家長做的早餐的學生學業(yè)成績?yōu)?13分(均分,下同),而每天都吃不到家人做的早餐的學生學業(yè)成績?yōu)?50分,兩者相差63分;每周吃家人做的早餐次數(shù)越多,學生的學業(yè)成績更好。
在安靜的獨立空間中學習的學生學業(yè)成績更好
將學生在家的學習空間按照獨立性和安靜程度兩維劃分為四種類型:安靜的獨立空間、安靜的開放空間、干擾的獨立空間、干擾的開放空間。在不同類型的家庭學習空間中學習的學生學業(yè)成績存在顯著差異,在安靜的獨立空間中學習的學生學業(yè)成績?yōu)?08分,而在有干擾的開放空間中學習的學生學業(yè)成績?yōu)?79分,兩者相差31分。
家庭藏書量多的學生的學業(yè)成績更好
家庭藏書量與學生的學業(yè)成績呈正相關。家庭藏書量超過200本的學生學業(yè)成績?yōu)?50分,比家庭藏書量僅為0~25本的學生學業(yè)成績高109分。
02/
家長的教養(yǎng)方式、陪伴程度和榜樣行為對學生的心理健康和學習品質有顯著影響
家長采用權威型教養(yǎng)方式的學生心理健康、學習品質更好
根據(jù)家長對孩子“支持(通過交流溝通、關心、陪伴支持滿足孩子特定的需要)”和“要求(通過行為規(guī)范、活動監(jiān)督等方式對孩子進行管教)”兩個維度上的得分,將父母教養(yǎng)方式分為四種類型,分別是:權威型(高支持、高要求),專制型(低支持、高要求),寬容型(高支持、低要求)和放任型(低支持、低要求)。不同教養(yǎng)方式類型的學生在心理健康、學習品質指標上的得分存在顯著差異。
如圖1所示,家長采用權威型教養(yǎng)方式的學生心理更健康、學習品質更好,其次是寬容型教養(yǎng)方式,而采用專制型和放任型教養(yǎng)方式的學生心理狀態(tài)和學習品質較差。
父母共育、情感陪伴程度較高的學生心理狀態(tài)和學習品質更好
本次家庭教育問卷調(diào)查顯示,初中生的主要陪伴者和教育人是母親的比例為46.0%,是父親的比例為17.0%,父母共育比例為28.5%,是祖輩或其他人的比例是8.5%。擁有不同學習陪伴者的學生在心理健康、學習品質上的得分存在著差異。
如圖2所示,父母共育的孩子心理狀態(tài)和學習品質更好,其次是母親或父親單方面陪伴的孩子,而祖輩和其他人陪伴的孩子心理健康狀態(tài)和學習品質均較差。
本研究中家長陪伴分為學習陪伴、生活陪伴和情感陪伴,在控制學生個體變量和家庭社會經(jīng)濟地位等變量的情況下,回歸分析結果發(fā)現(xiàn),家長學習、生活和情感陪伴程度對孩子心理健康具有正向影響,對學習品質也具有正向影響,其中情感陪伴對孩子心理健康和學習品質的影響更為顯著。
將家長對孩子學習陪伴、生活陪伴和情感陪伴程度得分從低到高排序,圖3和圖4表明,家長情感陪伴程度高的初中生心理狀態(tài)和學習品質均更好,家長情感陪伴和生活陪伴對于初中生的心理和學業(yè)促進作用大于學習陪伴。
家長在家中使用智能電子設備少、閱讀學習多的學生心理狀態(tài)和學習品質更好
在控制學生個體變量和家庭社會經(jīng)濟地位等變量的情況下,回歸分析發(fā)現(xiàn),家長在孩子面前使用智能電子設備時長對孩子的心理健康和學習品質具有顯著的負向影響,家長每日在家中用于閱讀學習提升的時間對孩子的心理健康和學習品質具有顯著的正向影響。
將家長在家中使用電子設備的時間和閱讀學習提升的時間由短到長劃分為四個水平,如圖5所示,家長在家中使用智能電子設備的時間越少,孩子的心理健康和學習品質更好;家長在家中閱讀學習提升的時間越多,孩子的心理健康和學習品質更好。
03/
家長的教育心態(tài)對學生的學習倦怠和主觀幸福感有顯著影響
家長教育心態(tài)是家長在教育子女過程中的心理狀態(tài),本研究中主要包括家長教育焦慮、教育攀比和教育期望。在控制學生個體變量和家庭社會經(jīng)濟地位等變量的情況下,回歸分析發(fā)現(xiàn),教育焦慮、教育攀比程度對學生的學習倦怠具有顯著的正向影響。
將家長教育焦慮和教育攀比指標的得分從低到高排序,并劃分為四個水平,如圖6所示,家長的教育焦慮和教育攀比程度越高,孩子的學業(yè)倦怠越重,主觀幸福感越低。
將家長教育期望水平劃分為很高、較高、適中、較低和很低五水平。如圖7所示,家長教育期望水平與學生學習倦怠和主觀幸福感之間分別呈“U型”和“倒U型”關系。家長教育期望水平適中的學生學習倦怠程度最低,主觀幸福感最高;而家長過高的教育期待會加劇學生的學習倦怠,降低主觀幸福感。
04/
家校合作的效果對家長的教育責任感、效能感、焦慮程度和滿意度有顯著影響
在控制學生個體變量和家庭社會經(jīng)濟地位等變量的情況下,以家校合作效果為自變量,對家長教育責任感、效能感、焦慮程度和滿意度進行多項回歸分析,發(fā)現(xiàn)家校合作效果可以正向預測家長教育責任感、教育效能感和教育滿意度,負向預測家長教育焦慮程度。
將家校合作效果指標得分從低到高排序,并劃分為四個水平,如圖8所示,家校合作效果得分為水平Ⅳ的家長教育責任感、教育效能感和教育滿意度均更高,而教育焦慮程度更低。
以上研究結果表明,每日吃好早餐、獨立安靜的學習空間和豐富的書籍資源是孩子學習的重要環(huán)境條件;家長權威型的教養(yǎng)方式、全方位的親子陪伴、良好的榜樣示范,對孩子的心理和學業(yè)發(fā)展更有利;家長合理期望、緩解焦慮、減少攀比,有助于孩子學習倦怠的緩解和主觀幸福感的提升;高效的家校合作,有助于提升家長的教育責任感、教育效能感和教育滿意度,緩解家長的教育焦慮。
基于上述結論,家長應切實履行育人職責,轉變教育方式,提升家庭教育的能力;學校應加強家校溝通合作,做好家庭教育服務指導,打造新型家校共育共同體;社會各方應各盡其責、統(tǒng)籌資源、形成合力,共建家校社協(xié)同育人機制。
喜歡今天的文章,別忘了在文末右下角點個 “在看”
并轉發(fā)給更多人看哦~
— END —
因為微信公眾號改革了推送機制
如果不常點開則會晚收到我們的推送
我們想產(chǎn)出更有價值的文章
請關注并星標“當代教育家傳媒”
不再失聯(lián)
點擊下方查看往期精彩好文↓ ↓ ↓
“教育鬼才”是怎樣煉成的?
引領名校突圍!這位校長守正出奇,令人驚嘆……
封面人物 | 芬蘭駐華教育參贊訪問這所學校后,由衷感嘆:我聞到了幸福教育的芬芳
封面人物丨聶明智:用一生的時光,打造教育的理想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