眼瞅著孩子們的寒假馬上到來啦~
(資料圖片僅供參考)
一到這個節(jié)骨眼,很多家長就紛紛吐槽,想到“如何讓孩子度過一個有意義不浪費的假期”就頭痛。
不管不問吧,娃會徹底放飛自我。打游戲、看電視、各種瘋鬧、雞飛狗跳,每一個都玩出花;
嚴加管教吧,期待的母慈子孝、相安無事保不齊就會演變成大動肝火的歇斯底里,簡直太費媽。
所以,小章老師在這提議,這個寒假和孩子一起完成5件小事,一定讓孩子過一個快樂、充實又有意義的假期,還能悄悄提升自己。
和孩子一起精讀讀幾本好書
有人曾有這樣的疑問:大部分讀過的書最后都會忘掉,那讀書的意義何在?
知乎上點贊最高的這樣回答:
答主說的很對,閱讀不會立刻開花結果,但堅持累積后,就會從量變到質變。在不知不覺中影響孩子的思想,擴寬他們的眼界,直到成為身體中的一部分。
三毛在《送你一匹馬》里說過的那樣:“讀書多了,容顏自然改變。許多時候,自己以為可能看過的書籍都成了過眼云煙,不復記憶,其實他們仍是潛在的。在氣質里,在談吐上,在胸襟的無涯,當然也可能顯露在生活和文字里?!?/p>
小章老師建議家長和孩子一起去趟書店,讓孩子自己挑幾本感興趣的書。
然后,可以指定一個“寒假閱讀計劃”:每天安排固定的時間和孩子一起閱讀;每星期和孩子分享一次書中有意思、有感悟的情節(jié);每本書讀完寫一篇讀后感……當然,最重要的是“堅持”二字,為什么?家長可以自己體會。
完成一次親子旅行
還記得央視報道過一位奶爸帶著女兒騎行去拉薩的故事。父女倆從東莞一路騎行到拉薩,耗時71天,整整4139公里,完成了一次橫跨四省的""流浪""。
那一路和爸爸一起征服種種挑戰(zhàn)的經歷,會讓孩子在面對未來生活的挫折時,知道如何去努力,如何去加油,如何堅持不懈地往前走。
那些刻在記憶里的美好畫面,會讓她在長大后產生灰色念頭時,意識到世界仍然值得熱愛,值得勇敢守護,值得再次擁抱。
俗話說:“行萬里路,讀萬卷書?!毙≌吕蠋熢谶@里建議家長們,這個寒假一定要帶孩子出去走走,一起看看外面的世界,長長見識,終身受益。
行走在路上,讓他們更多地見風景,見人文,不僅是熏陶孩子的眼界,增加他們的見識,也在潛移默化地改變著他們的人生。
正如星野道夫在《在漫長的旅途中》寫道:
孩提時代看過的風景,會長留腦海之中。直至成人后面對人生分岔路時 給予我們鼓勵與勇氣的,可能不是誰曾說過的話,而是那曾見過的風景。
教會孩子做幾道菜
最近,因為疫情原因,很多家庭都經歷了一段艱難的過程。在這期間,也讓我們看到了不少高能少年在父母生病時,主動承擔起家務,收拾屋子、洗衣服、擦地,甚至下廚做飯。
且不說味道如何,一飯一菜里,都是孩子對家的責任感和對父母的愛?。?/p>
小章老師忍不住為這些小伙伴點贊!同時也希望這個假期,家長一定要手把手教會孩子做幾道菜。
柴米油鹽中,孩子學到的不僅僅是一項技能,是對生活的熱愛,更是一份責任和擔當。
過一個有儀式感的年
有人說:以前過年缺的是年貨,現(xiàn)在過年缺的是年味兒。
小時候,過年就是最大的期盼,總覺得等過年的日子那么長,準備好的新衣想馬上穿上,美味的年貨想馬上吃。
現(xiàn)在物質生活越來越豐富,但年味卻越來越淡了,過年的儀式感卻越來越少。
今年春節(jié)期間,一定要和孩子完成過年的儀式,找回以前的年味兒,在親身體驗傳統(tǒng)民俗,收獲曾經的快樂。
一起給家里來個大掃除,窗明幾凈迎新年;
一起出門置辦年貨,感受春節(jié)的熱鬧;
一起給家門扣貼上對子和福字,營造喜慶氛圍;
一起包餃子,自己包的吃起來才香;
一起看春晚,這可是父母們小時候最期待環(huán)節(jié);
初一給長輩拜年,送上新春祝福......
年味兒在哪?就在這些事里??!
回老家干一次農活
近日,浙江杭州,10歲男孩放寒假回農村老家后,每天跟在爺爺身后干農活?,F(xiàn)在,男孩已經學會了上山撿柴、下地摘菜、挖筍等各種技能。
男孩的媽媽說,孩子回老家有一周時間了,每天只要看到爺爺出門,他就會立刻跑出去跟著一起。他陪著爺爺一起上山,爺爺很開心,他自己也得到了鍛煉。
孩子從小就知道“誰知盤中餐,粒粒皆辛苦。”但紙上得來終覺淺,家長們過年回老家,帶孩子去干干農活吧。南方的家長可以帶孩子一起去翻地,去撒種子;北方天氣冷,可以去大棚里摘菜,順便學著生火做飯。
只有體驗干農活的辛苦,才能讓孩子知道眼前的一切都是來之不易,用自己的手創(chuàng)造更加美好的未來,讓孩子從中體會做事持之以恒的道理。
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先生曾說:
要解放孩子的頭腦、雙手、腳、空間、時間,使他們充分得到自由的生活,從自由的生活中得到真正的教育。
真正的教育不僅在課堂里,更藏在生活點滴之中。希望家長和孩子們能度過一個充實、有趣,又有意義的寒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