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位作家說:陪伴青春期的孩子,說得難聽一點,就是陪伴一頭老虎,得小心翼翼。
青春期的孩子自尊心極強,行為極易沖動。前幾年在上心理學(xué)課程時,心理學(xué)老師特別強調(diào)說,青春期的孩子有兩大特點:自我意識強,每件事都希望自己做主,而不是父母做主;自尊心極強,很好面子。
(資料圖片)
如果家里有青春期的孩子,一定不能做兩件事:不要二話不說就沖過去砸掉孩子的手機、拔掉孩子的電腦線;不要辱罵或者當眾批評孩子。否則孩子可能會做出過激的行為。
一位教育學(xué)家說過: 在影響孩子的內(nèi)心世界時,不應(yīng)挫傷他們心靈中最敏感的一個角落——自尊心。
孩子犯了錯誤,管教是需要的,但是比起孩子的自尊心,管教孩子沒有那么刻不容緩。保護青春期孩子的自尊心,是每一位父母都要意識到的事情。
青春期,父母應(yīng)該成為“穩(wěn)住”孩子的那個人,而不是“擊垮”孩子的那個人。
青春期的過程,是少年逐漸擺脫父母、走向成人的過程,這一過程,被稱為“心理斷乳期”。
他們渴望獲得獨立、渴望父母重新審視自己,把自己當成大人看待。正是因為兒童心理模式被打破,成熟的心理模式尚未完全建立,青春期的孩子才會變得掙扎混沌,叛逆激進,像一個火藥包,易燃易爆炸。
有研究表示,青春期的孩子,大腦的多巴胺神經(jīng)回路會變得異?;钴S。這種多巴胺的增加會讓孩子沖動,不經(jīng)周密的思考就采取行動,也就是不經(jīng)過大腦做事。
所以一旦心情過激,孩子不會考慮生命安全的后果,而是滿心想著報復(fù)。他們想要的不過是極端報復(fù)后,父母后悔的快感。
壓死駱駝的不是一根稻草,而是千千萬萬根。青春期孩子的偏激,也不是一次責罵而成,而是父母次次不理解、甚至責罵和打擊導(dǎo)致而成。
如果父母可以給孩子多一些尊重、接納,就會是另一個故事。
青春期孩子的悲劇,大部分原因是家長少了傾聽,用暴力語言去激化矛盾,把孩子越推越遠。
如果想跨過“青春期障礙”這道坎,必須與孩子建立起良好的溝通。遇事不要急著否定、責罵,先傾聽;解決問題不可以暴制暴,需要以柔克剛,讓孩子懂得為什么。
贏得十幾歲孩子的最好方法,是以和善、堅定、尊重的態(tài)度,先和他們站在一邊。讓孩子在被理解的支撐中,得到自尊感和歸屬感。
青春期的孩子性格剛烈,一旦父母也沖動嚴厲,那么就會像是獅子遇到狼,或僵持不下,或兩敗俱傷。
對待青春期的孩子多一些耐心,你接納孩子的程度,決定了青春期孩子和你關(guān)系的深度。
愛和理解、等待和接納,才是青春期孩子的出路和救贖。
愿每一位父母都是青春期里麥田的守望者,遠遠看著,在孩子需要時,伸出雙手,告訴孩子:爸媽在。
推薦閱讀
真正有智慧的父母,都“縱容”孩子去浪費時間
陶行知:教育不能創(chuàng)造什么,但他能啟發(fā)解放兒童創(chuàng)造力以從事于創(chuàng)造之工作。
被老師稱作沒天賦的孩子,一年后卻逆襲成學(xué)霸,這位媽媽做了什么?
文末留言功能已開通,歡迎大家點擊右下角,暢所欲言!
編輯丨Lily